随着西昌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西昌市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2020年,全市共有15所公办幼儿园相继投入使用。四合乡中心幼儿园就是其中一所。据悉,四合乡中心幼儿园于9月3日竣工验收,9月21日正式开园。 笑声朗朗传遍校园天真幼儿开心读书 “同学们,来,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排成一队,大家都吃完饭了,老师现在带你们出去散散步,消化消化,好吗?”听到老师的话,四合乡中心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齐声回答道:“好。” 再看另一边,大班的小朋友们则已经坐到了床上,为睡午觉做着准备。“来,鞋子脱了,整齐放在床下面,被子盖好,不要感冒了。”一旁的老师耐心地说着。 满3岁,背上小书包,上幼儿园,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四合乡一些家庭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今年9月份之前,如今就读于四合乡中心幼儿园里的很多小朋友,他们每天都要早起,由爷爷奶奶送到城里去读幼儿园。当然,这只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孩子才有的机会。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也只能待在家里。 据悉,此前,四合乡总共有5个幼教点,但是有些幼教点距离较远,因此,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没法去上学。但是,自乡中心幼儿园建成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周边村民学前幼儿入园难的现状。 四合乡中心幼儿园开园首期招收了110名幼儿 四合乡中心幼儿园毗邻四合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年3月与四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扩建工程同步施工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楼1栋,规划设置9个班,每班30人,招生数可达270人,教职员工21人。项目总用地面积4995.95㎡(约合7.494亩),总建筑面积4496.10㎡。其中:地上建筑教学楼建筑面积4092.46㎡,门卫室建筑面积9.00㎡,配套室外配电设施、排水及消防、污水处理设施,道路及硬化、绿化、围墙及大门等附属设施。 今年9月21日,四合乡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园。第一期招了4个班,共计110名幼儿,其中包括一个小班、两个中班、一个大班。每个班标配了两名老师和一个保育员。学校还设置了医务室,配上一名医生。在今年疫情多变的环境下,幼儿园也准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还有单独的隔离室。 10月23日,记者走进四合乡中心幼儿园,一眼就被学校操场上彩色的幼儿游乐设施吸引了,滑滑梯、攀爬墙、小型沙滩等应有尽有。沿着大门走进教学楼里,蓝色的墙面看着十分温馨,教室外面的楼道顶上挂满了彩色的气球,还有绿色的植物造型,各类有设计感的贴纸等。 四合乡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普体伍呷莫表示,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好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普体伍呷莫告诉记者,良好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包含着各种充满教育元素的图片、文字和实物,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儿童通过操作和探究获得智力的发展。区域环境中物品的装饰和呈现方式以及教师有意布置的教学作品展示,可以让幼儿直接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 走进教室一看,里面的教学园分为了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学普专栏、书屋等特色区域,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从教学园往里走,走过置物间和洗手间,就到了休息区。 黄绿相间的被套和床单,还有蓝色的小床,上面睡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色彩缤纷的幼儿园教学楼里,这一张张稚气未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面孔,为四合乡的教育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家园共育还需加强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目标 四合乡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园后,大家都很开心。看着孩子们每天按时来上课,上课也很乖巧,这里的老师们都松了一口气。不过,接踵而来的难题,却让老师们犯难了。“今年招收的这110名学生中,有109名是彝族小朋友,因此普通话教学会比较艰难。”副园长普体伍呷莫告诉记者,大班和中班的小朋友相对好一些,小班的孩子对于普通话则是云里雾里。 “其实我们也可以双语教学,因为我们也有彝族老师,但我不想孩子们形成依赖性,当她们发现听不懂普通话、老师还能说一遍彝语,那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们就会选择性去听彝语,那样的话,普通话教学只会越来越难。”因此,哪怕目前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哪怕要给孩子们重复无数遍,老师们也始终坚持普通话教学。 除了普通话的难题外,还有新的问题出现。普体伍呷莫告诉记者,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都遇到不少阻碍。“要做到家园共育,必须要幼儿园和家庭间,教师和家长间形成合力。要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然而,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中,大部分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剩下老人。因此,家园共育实行起来比较难。
2020.11.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