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训:厚德诚信,求真务实 办学理念: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 办学宗旨:勤勤恳恳创‘三风’,踏踏实实出特色 办学思路: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 西昌市第五小学创建于1940年,坐落在古色古香的南街古城。学校校园面积6300多平方米,在片这狭小的土地上,学校办学规模从开初的10多个班,两三百人,经过7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现在的36个教学班,师生2500多人,教学设备设施日趋完善,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理想的读书场所。 五小教师以诚心育人,学生以乐学为本,学校校风正,学风浓。学生以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赢得了中学教师的一致好评,成为西昌市乃至凉山州有口皆碑的名校。 学校先后荣获凉山州唯一的一所全国首批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先进学校”、“四川省规范汉字示范基地”、首批“四川省百所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基地学校”、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四川省少年军校”、“凉山州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凉山州校风示范校”、“凉山州卫生先进单位”、“凉山州精神文明单位”、“凉山州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学校旧貌换新颜,美术室、音乐室、微机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各功能室都按照文件规定及上级要求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各功能室的教师均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素质优良,管理井然有序。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五小艺术特色学校展风采,在每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学校的舞蹈类节目均获一等奖。学校“红领巾”艺术团小有名气,屡获国家、省、州、市金银奖。“红领巾”艺术团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舞蹈《戏水小阿依》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先后赴新加坡和香港演出。学校少儿艺术团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校园?和谐春晚全国中小学生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表演的原创舞蹈《阿妞嫫》荣获金奖,载誉而归!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校选送的原生态藏族儿童舞蹈《新农村,小卓玛》荣获一等奖,器乐《古筝合奏:赶场》荣获二等奖。合唱《红军瓦瓦柯》《织一件查尔瓦》荣获四川省艺术节一等奖;舞蹈《祥云朵朵》荣获一等奖;舞蹈《恰布扯》荣获四川省第七届艺术节一等奖;《阿妞嫫》获西昌市第六届艺术节舞蹈类一等奖。书法、美术作品也在各届艺术节中屡创辉煌。 学校首次受邀参加“201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巡回赛”四川省冠军赛,并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佳绩!在西昌市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评选中荣获“优秀奖”。国防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进入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0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四川省骨干教师2人,凉山州骨干教师5人,西昌市教学能手21人,西昌市模范教师1人,西昌市十大优秀青年教师1人,西昌市学科带头人4人。西昌市共7人名师工作室导师,,我校就有2名导师,2名工作室成员。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西昌市前茅,省级实验课题“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夯实各方面基础,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踏实、坚定地前行,以现代的、新锐的形象呈现五小的风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西昌市第五小学是孩子们孕育梦想的土壤,学校将带领孩子们乘上理想教育的飞船,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从这里启航。 西昌市川兴中学建于1958年,现占地150余亩,分校本部及东校区两个校区,校本部设高中、初中年级,东校区单设初中年级。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学生行为习惯好,教师爱岗敬业”著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已成为凉山州优质学校的代表、凉山著名中学。 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现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西昌市绿色学校、西昌市平安校园。 办学理念 指导思想:建和谐校园,育栋梁学生,做精品教育 培养目标:让农家子弟受到最好的教育,让全体学生获得理想的发展 校 训:厚德尚学,励志笃行 校 风:勤、严、慧、实 教 风:勤育严教,为人师表 学 风:尊师重道,勤学好问 办学特色 川兴中学历来以“校风正,学风浓,学生行为习惯好,教师爱岗敬业”著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是凉山州优质学校的代表。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特色。 立足农村,面向全州,坚持“勤、严、慧、实”的传统,校风正、学风浓、效益高,打造农村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用师爱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亲其师,则信其道”,川兴中学的教师善于运用巧妙的教育方式,亲切信任的态度,架起沟通师生的情感桥梁,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用德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秉性、道德、习惯、情感等方面的培养,造就了川中人厚重而全面的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充分体现川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情况均列西昌市第一名乃至凉山州前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学校的发展之路,让川兴中学成为学生梦想起飞的地方。 健全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学校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决不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学校注重奖励与资助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各得其助”,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学生奖励和资助的政策体系。学校共有国家助学金、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奖学金、珍珠计划、成都加成出国梦工厂教育奖学金、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助学金、张俊兰公益助学金、校友基金会等奖助学金。 教学成绩 在优质生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尤其注重细节管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川兴中学高考年年均获得好成绩,连年获西昌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五年高考夺得凉山州、西昌市理科状元。有多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有千余名同学考入全国知名大学,万余名同学进入高校深造,学校每年高考录取率均超过85。高考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上线人数多年保持全州第二名。
2008年何健康、杨磊两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赵晓旭同学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2009年李素洁、吴绍刚分别夺得凉山州文科状元和第二名。 2010年上省重点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理科进入全市前20名有7人,文科进入全市前20名有8人。 2011年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理科进入全市前20名有9人。 2012年叶晓东夺得全州理科状元,罗富夺得全州理科第三名并应届生状元。理科进入全市前25名有9名,文科进入全市前25名有12人。 2013年周博夺得全州理科状元,赵文庆、胡红叶分别夺得全州文科状元和第二名。理科进入全市前20名有9人,文科进入全市前20名有9人。 2014年徐倩夺全市理科第一名,揭承运宇夺得全市理科第三名并应届生第一名。 2015年马泽维勇夺全州理科第一名并考入清华大学,王智帆同学勇夺全市理科第三名并考入北京大学。 2016年寸兴然同学以684分勇夺全州理科状元并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也是我校从2012-2016年连续五年夺得州市理科状元,刘佶鑫同学以678分勇夺全州理科第二名并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杨晓蕊同学以600分勇夺全州文科第二名。 西昌市第十小学地处西昌市城南片区腹心地带,位于长安中路张家屯巷107号,占地面积14935.4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203余人,在职教职工61人。 “求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让生命像紫薇花般绽放”是学校的校训;“乐学、尚美、自强、创新”是学校的校风标准;“敬业、爱生、严谨、文明”是学校的教风标准;“博学、多思、勤奋、进取”是学校的学风标准;紫薇花是学校的校花;《十小,成长的乐园》是学校的校歌。 学校创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学校几经更名,2013年11月1日恢复“西昌市第十小学”校名。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2009年,一栋投资357.400183万元的教学综合大楼顺利竣工并验收合格。2012年5月28日,经西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于当年秋季将市五初中迁往市一初中过渡,将市五初中的用地及部分校产移交给我校。现在,学校扩建工作已基本结束,在三至五年内,逐步将学校办成2000人以上的上规模、上档次的西昌市一流小学。 2008年1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下,学校获得了飞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教学、科研管理先进集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少先队优秀阵地”“卫生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西昌市‘绿色学校’”“西昌市信息宣传先进单位”“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称号;并成为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多元视域下的西南民族文化与和谐教育研究”示范基地。 学校有一批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教师。历年来学校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州、市先进。每年都有多篇教师论文获奖或在各级刊物发表,多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西昌市教学能手。在西昌市举办的建党节、八一节、迎春晚会等大型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节目都深受好评。在各类教师竞赛中,我校同样取得了可喜成绩,杨俊老师获四川省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张建斌老师获西昌市首届魅力教师作品一等奖,敖亮、张建斌教师的美术和诗歌作品在西昌市农民艺术节中获一等奖……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舞蹈节目在历届西昌市艺术节上均进入最后决赛并获奖。2012年,我校的四个节目在全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近几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在省级和州级均获得优异奖项。学校田径运动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参加西昌市的各项体育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研促教。校级科研课题《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于2009年顺利结题;市级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也于2011年顺利结题,并获市级二等奖;省级科研课题《民族地区和谐教育中的小学德育研究》正在有序地开展中。 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知名度日益提升。在近几年的小升初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多名学生考上了市内外多所重点中学。 抓住机遇,努力工作,突出特色。现在,学校拟定了新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从2012年至2015年确立三个发展主题年,分别是环境建设和管理创新年、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年、品牌提升年。为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认真开展少年宫各功能室的活动,坚持每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成立家长委员会,建设学校“百草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布置学校校史室、荣誉室和宣传栏,不断发展学校特色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共圆强校之梦”是学校永恒不变的发展主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围绕这一办学宗旨,以提高办学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把学校逐步建设成为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校园美、制度全、质量高、特色明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优质小学。 让生命像紫薇花般绽放!西昌十小的明天定会如花儿般灿烂多彩! 座落在美丽的邛海湖畔的西昌市民族中学,环境幽雅,是个育人的好地方。西昌市民族中学建立于1983年,是西昌市唯一的一所重点民族寄宿制中学。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52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954平方米。全校现有教职工共110人。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2034名学生。其中,高中14个班782名学生;初中15个班981名学生。 学校主要面向全市13个少数民族乡镇招生,服务范围人口达14.38万。2009年9月,经州教育局批准并报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同意,创办“一类模式”双语教学班。高中“一类模式”班面向凉山州西昌、德昌、会理、会东、普格、宁南、盐源、木里8县市招生,成为全市民族教育的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立足西昌,服务十三个民族乡镇,让山里的彝家儿女也能接受像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经过3—5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有特色,在州内同类学校中有较大影响的民族中学。 百年老校 历久弥香 西昌市礼州小学始建设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其沿革由 “亮善书院”到“两等小学堂”, 1951年更名为西昌县第一区中心小学,现名为西昌市礼州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6186平方米,建筑面积5457平方米;现有小学生1368人,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小学一级教师25人;教师专科以上学历43人,中专学历9人。学校在198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 学校秉承“科研先导,习惯育人,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为办学宗旨,以“崇德 尚美 知书 达礼”为校训,以“自信、自尊、自律、自强”为校风,以“厚德、启智、善教、博爱”为教风,以“乐学、善思、自主、合作”为学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历年均获得西昌市教育教学综合考核评估一等奖,学生成绩长期保持西昌市农村地区第一名。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开展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三算结合”、“视听阅读欣赏课”等多项教材改革实验。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实验基地,省教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自主参与教学研究》实验学校。九四年开展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两种课程并重,全面育人整体改革》实验课题研究,以两种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重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法改革,教育技术,校园环境诸方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为基础教育探索了一条全面育人的途径。该课题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先后筹集资金六十余万元建成微机室和语音室、多媒体演播室,是凉山州内农村地区最早开设计算机课和英语课的学校。现在全校所有教室都建了电视闭路系统和广播系统,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学校创建为凉山州内唯一的“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15年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东风,学校投资200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学校基础建设上档升级,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配足、配齐了各种教育教学设备2015年12月17日的《凉山城市新报》对我校的发展变化及办学效益进行专题报道。学校自主编撰的校本教材《古镇文化》正式投入使用并得到上级的好评,学校校报《春礼苑》创刊发行。 近二十年来,学校先后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注提实验班作文竞赛先进集体”、全国“三算结合”教改实验先进集体、全国少工委等六家单位主办的“祖国万岁”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推广普通话先进集体、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工会“民主管理学校先进集体”、四川省首届“川惠杯”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学校、凉山州体育卫生达标学校、凉山州电化教育示范校、凉山州文明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标兵、凉山州先进职工之家、西昌市校风示范学校、西昌市文明单位标兵、西昌市卫生先进单位、西昌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西昌市教育教学综合管理一等奖、西昌市教育科研一等奖、西昌市庆祝建队五十周年少先队检阅式比赛一等奖、西昌市法律进校园示范学校等八十余项各级表彰奖励。学校教师先后有16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州、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承百年流韵,树礼小品牌”是我们礼小人永恒的追求。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原西昌师范附属小学),坐落在西昌市文汇北路105号,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年发展历史的省重点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人数2950余人。长期以来,学校以“以博学仁爱之师 育德能兼备之才”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目标,用“勤、乐、实、活”的校风要求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历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在历届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已具规模。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宽带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书法室、音乐、舞蹈、美术、心理咨询等专用教室,首办了红领巾消防警校和家长学校。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校风、教风、学风严谨,教育教学质量高,成果显著,1981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先后被授予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所儿童漫画创作培训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第116家青爱小屋,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家长示范学校,四川省教师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示范学校,四川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四川省性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民族地区校本研修基地学校,州、市校风示范学校,西昌市文明单位标兵,西昌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西昌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西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几年获西昌市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
多年来,全校师生有近万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各种竞赛、评先等奖项,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一、二、三等奖,,2009年7月参加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获“小荷之星”荣誉称号,2009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获优秀表演奖,2013年 3月,学校舞蹈《大手牵小手》、《红红篝火跳月亮》、合唱《歌唱歌唱祖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走进西昌”专场演出。2014年2015年5月参加“阳光下成长——唱响明天,舞动未来”艺术节舞蹈获得一等奖,6月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4月,学校舞蹈《幸福家园》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小学甲组一等奖。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法律进校示范学校,四川省小学最具风采班主任,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省二等奖、州一等奖,四川省1—7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学校参赛的舞蹈一等奖,四川省“川穗杯”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等。
西昌一小以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教育原则,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州前列。
西昌市第二小学创建于1922年,坐落在航天城的中心,是一座集奋发向上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美丽优雅的花园、温馨快乐的家园为一体的创新型学校。拥有四川省特级教师、州、市拔尖人才以及分别在全国、省、州、市获得各类优秀称号的一大批业务精、理论水平高、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 办学理念:六年成就一生,卓越从今天开始 校训:明德 求真 博学 鼎新 办学目标: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卓越人才 铸就百年辉煌 学校以“明德 求真 博学 鼎新”的校训,确立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以“活”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六年成就一生”的校风,“卓越从今天工始”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舞蹈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爱国拥军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教学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教师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2000余人次分别获得全国、省、州、市的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篆刻、舞蹈、科技发明、教师教具自制的金、银、铜奖……其中,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技发明成果——“立体时钟”曾获得国际发明日内瓦专利金奖,已有多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漫漫峥嵘九十余载,悠悠沧桑二小情怀,西昌二小的社会美誉和教育影响力日趋攀升,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二小人将满怀豪情,用智慧和行动追逐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携手抵达更美好的教育远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西昌阳光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位于西昌城南新区美丽的邛海湖畔,毗邻凉山文化艺术中心和火把广场。学校于2009年12月29日奠基,2010年3月1日动工修建。2010年9月,学校正式招生开学。目前,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共121个班,5662名学生。
西昌阳光学校按省内一流学校的标准设计修建,设计现代、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学校占地94068平方米,建筑面积69862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设计容纳132个班,6600名学生。主体建筑含中学部教学楼、小学部教学楼、实验大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公寓楼、办公楼;塑胶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地下停车场、132个标准教室和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演播厅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起点较高,每间教室、办公室均配备电脑,接通互联网,每间教室配有一套先进的交互式液晶触摸屏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教师来源是从普通高校考聘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和面向全省考调的优秀在职教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41名,平均年龄32.4岁,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这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优化、朝气蓬勃、立志创业的队伍。
学校坚持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50人。初中部全寄宿,实行封闭管理。除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外,学校还发挥教师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国学、艺术、体育等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丰富多彩的课外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课程空间,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校 训:学习与生命同行
办学目标:创西昌教育品牌,创省内一流名校。
办学思想:用优美的环境,现代的设备,优秀的教师,先进的理念,人文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
学校文化核心:阳光铸魂 品质立人
学生发展目标:学会自主、协作、发展、创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中学地处四川西昌市滴水岩,源于1894年(清光绪20年)的研经书院, 1960年成为四川省(含现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之一,1980年再次被确认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2002年6月成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跃居四川百年名校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2006年)以来,中共凉山州委州政府、西昌市委市政府给予西昌一中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倾力支持,依托西昌经济腾飞,立足打造“攀西一流名校”,提升凉山人民幸福指数,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发生根本性改变,全面达到“国家级示范型普通高中”办学要求,成为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一张精致的城市名片。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德育管理科研先进学校”“省德育先进集体”“省校风示范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全国消防安全示范校”“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单位”“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校”“四川省十佳国防生源基地学校”等诸多荣誉,彰显西昌一中在素质教育中的辉煌业绩。
学校现占地面积132.42亩,建筑总面积近70000㎡,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教学专用建筑面积为58747㎡,在建室内体育馆6800㎡,已完成招投标拟建工程(艺术楼、新办公楼、新校门)14100㎡。2007年11月,投资800万元兴建全塑胶标准运动会场并投入使用;2009年8月,投资2000余万元集实验楼、教学楼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投入500万元为一线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2011年8月,投资4400余万元兴建的学生宿舍大楼、学生食堂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寄宿封闭管理,为突破制约西昌一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打造“攀西一流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4301人,在职教职工275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1人,特级教师7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州专家型教师2人,州知名教师6人,州骨干教师38人,西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数十位教师成为西昌市教学能手,高级教师97人,有硕士研究生4人,38位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结业。
近年来,学校铭记凉山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西昌一中要成为攀西地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领跑者,成为西昌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奠基者,成为教育战线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创新者”的殷殷嘱托,学校以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为立足点,以健康的文化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激励师生积极探究人的生命价值和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了西昌一中育人才,铸国脉的文化力和文化品质。
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程中以“打造攀西一流名校”为己任,追求“育人才 铸国脉——让人生闪耀人性的光辉”的办学理想,追求“教师要为国育才,学生要立志报国”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师生文化建设体系:提倡“允公允能,育生命自觉 ”的教师观,勉励全体教师 奉行坚毅的信念文化,笃敏的行为文化,包容提携的人际文化,求真务实的教学文化;提倡“勉为国器,绽生命之花”的学生理想教育,以人为本,通过“自主发展+价值引导”的育人模式及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的教育形式,塑形、塑智、塑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激励学生“成人成器成才”。
|